旷野体验丰富了张健的景观观念
景观桥实景。桥下面垂下一层像帘子一样的细柱,它们的造型有摆动的动感,好像被风吹过一样 南昌利玛窦广场的水轴雕塑 南昌利玛窦广场的荆棘之路 南昌利玛窦广场颇具特色的栏杆 张健,这个外表看上去酷酷的人,是一个标准的少说多做型的勤奋设计师。“加班”对很多人来说是两个避之不及的字眼,但是对于张健来说,加班也并非绝对就是一件苦差事。“要有追求就要有付出。”所有的辛苦就被这样一句淡淡的话,轻轻地抹去。“我也没有给自己定什么特别大的目标,只想把每件事做好,这个其实已经不容易了。我不知道其他能把这些事做好的设计师,能不能很轻松地应对设计。只是这个事情到了我这里,我就必须花比较多的精力去处理。在景观设计这个行业,认真的程度是会直接反映到设计成果上面去的。” “很多设计师说设计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个想法和我有相似之处。”在张健的生活里,景观设计不止是一个工作。他的工作与生活是互相融合的。生活中接触到的所有东西都离不开设计。“可能有很多别的职业的人,下班之后就是另外一个人,会有比较轻松的生活状态。但是对做设计的人来说,这个比较难。”而设计之外的张健,喜欢作远途旅行。城市、乡村、山林、旷野的体验积累也成为他设计思维中的宝贵财富。 美感对比凸显魅力空间 “因地制宜”是张健进行景观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他以新项目“深圳市中科研发园三号楼景观设计”为例认真地介绍说:“中科研发园的场地原状并不理想,和营造有魅力的城市开放空间的目标有很大差距。由于场地的限制,我们无法采用传统的设计手段。于是我们用雕塑的概念设计了一座桥。”桥的构筑与“土人”一贯的设计理念有相通之处———它起到了一种联系、跨越的作用。且桥是对场地干预最少的构筑物。桥起了像屏风一样的作用。同时桥也增大了人们的活动空间———人既可以在桥上活动,又可以在桥下活动。桥下面垂下一层像帘子一样的细柱,它们的造型有摆动的动感,好像被风吹过一样。阶梯和阶坡的设计使人们在行走的时候,会有一种很像在走山路的感觉,有种曲折的美感。后来证实,桥这个元素对区域空间的贡献很大,它成为整个场地最具有标识性的元素。树木和野草点缀其间,不锈钢做的种植水池,抛光使其能反映周围的环境,种植池里种植的是芒草,“和现代材料构成的城市环境形成鲜明对比,非常美”,从每一个细节凸显对比美感,这就是张健想要的设计效果,形成一种有魅力的空间氛围。 营造意境激发观者思绪 有追求的设计师都在思考和尝试把传统的文化精神融入景观设计,张健也不例外,在他的景观设计理念中,最根本的就是“把握内涵,营造意境”。张健主管的新项目“南昌市江中置业利玛窦广场景观设计”,就是以曾在南昌生活过几年的着名历史人物利玛窦的经历为内涵来进行构想的,富有厚重的人文内涵。这个项目把象征、隐喻的手法引入设计,用一排3米高的带锈的钢板为主要构筑物,并在一些区域植入野草,从而营造成一条怪石嶙峋的“荆棘之路”。发锈材质的雕塑,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而地上的煤渣,当你走上去的时候,是会发出声音的,给人一种“跋涉”的错觉。“利玛窦承担了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这条‘荆棘之路’一方面象征他作为传教士,经过艰辛的路程,最后来到中国。另一方面也隐喻文化交流的曲折。当你置身于这条‘荆棘之路’时,你会有一种压抑感,同时因为路是曲折的,望不到尽头。你会感到置身冲突与矛盾之中。这一切,都等着参观者自己去体会。很多时候,设计不需要把意图说得太明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作为设计师,我的目的就是通过意境的营造,让你在观看、体验这个环境后,能激发你去思考一些东西。” 景观设计的价值尚需尊重 就中国目前的景观设计行业状况而言,景观设计师其实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人们对景观设计的理解也往往停留在“景观设计就是花花草草的搭配”这样的简单层面上,当被问到是否对此感到沮丧时,张健坦言:“我也接触过一些境外的景观设计师,虽然他们的景观设计成就已经比较高,但是从影响力和社会地位上看,都比建筑师低,这个和我们国内一样。随着城市的发展,景观设计会越来越得到重视。我相信,景观设计在国内会有越来越多的发展空间。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握每次机会,力求这些项目做好后能够形成影响。作为景观设计师,关键是我们的价值能被社会认可,景观设计能对一个城市的建设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社会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