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杭州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首页 >> 成功驿站资讯>> 查看详细信息
演替顶极理论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

(时间:2009-8-14 23:59:46 共有 人次浏览)
   

夏泉生先生在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的纪念碑前    

    编者按:中国的园林景观经过漫长的探索和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概念明确、理性成熟的时代。从长远眼光来看,无论是硬质景观还是软质景观,人们都将本着科学合理、简朴实用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园林植物配置作为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其绿化规划,不仅体现当代人们的文明程度,还应有一定的超前意识,使之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相适应,力求在一定时期内尽量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本刊记者就当前园林景观行业的新观点、新理念,采访了着名园林专家夏泉生先生,就演替顶极理念作了相应介绍。本刊加以整理后刊发。

    关于演替顶极理论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关于演替顶极理论,我们知道夏老您在这方面颇有研究心得,关于它的一些主要理念,是否请夏老来与我们读者介绍一下,谢谢!

    夏泉生先生(以下简称夏):演替顶极(climax)是植物群落演替学派中的一个概念,由美国植物生态学家克莱门茨(clements)提出,认为演替顶极是一个地区的植物群落,在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下,通过顺行演替发展成为与当地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结构稳定的群落。它与地区气候和其他环境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处于平衡状态,是最中生和最稳定的群落形态,仅在环境条件使植物区系成分发生巨大变化时才会改变。例如,赤道热带地区的顶极群落是雨林,温带干燥地区的顶极是草原,严重干旱地区为荒漠。植物群落顶极发展,是指从植物个体、植物群丛到植物群落的演化和发展的过程中,达到一个顶极的概念。

幸存的澳洲罗汉松    

古老的意大利白杨(D160cm、H40m)     

    现代城市景观绿化设计的要求是: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在维护城市系统、城市功能的基础上,再现自然,改善和维持城市生态平衡,营造宜人的生态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并且,以园林绿化的系统性、生物发展的多样性、植物造景为主题的可持续性为使命,达到平面上的系统性、空间上的层次性、时间上的连续性。因此,我们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时候,应从客观实际出发,考虑到园林的相关功能,把植物生态顶极发展的理论应用到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的实践中来,实现景观绿化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这将会给园林景观行业带来颠覆性、革命性的变革,同时对行业从业人员的相关素质要求是前所未有的。

    演替顶极设计概念是科学规划的客观要求

    记:演替顶极这个概念在园林行业还属于先行理念,是什么样的情况下促使人们将演替顶极引入园林设计领域?

8北美鹅掌楸(D可达200cm)    

    夏:传统的绿化规划设计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经历了几次形式上的变革。七十年代末的全民绿化时期,提倡“房前屋后、见缝插绿”。不管苗木性质如何,只要种树养花、绿化祖国,美化环境,即功在当代。至于乔、灌、藤、花、草,一般不作刻意选择,更少涉及季相,层次结构的搭配,更无法要求种群景观化、共生化。这是较为早期的粗放的绿化阶段。八十年代出现的园林绿化,以乔木列植,灌木行植、片植为主,并用绿篱来组织交通及分隔空间。发展到这一时期,绿化比较节俭务实,重视绿质量和实效,并逐步注重规划设计。一些八十年代期间建造的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的绿化成果,基本上仍可寻找到当年的设计痕迹。九十年代一些单位就开始盲目跟风外国大搞广场,学大连铺大草坪。想必在尝够了烈日与暴雨下还得耗费大量水资源及人工维护之高成本的煎熬后,终于明白,应考虑地域特色方能事半功倍,且植物需要群落式搭配,以此可达到景观层次化、季相化,乃至人性化的目的。大量单一地运用草坪、色块,或者辟植单一品种的树木,都不能形成一个平衡的绿地生态系统。这样,上海园林界首先提出了园林生态群落种植设计的新思路,海派立体式栽培格调得以出现:大乔木下小乔木,大灌木,整形灌木,地被草坪综合运用,丰富了城市广场与园林绿地,乃至道路交通设计中出现“景观大道”的范例。不过,尔后出现的盲目跟风却又造成新的千城一面:华东地区的诸多城市基本采用类似的植物配植方法。

油棕及主干上的附生蕨类    

    应当指出:理想的植物群落是混交林,其绿量最高,景观效果层次丰富且错落,其次是乔灌草多层结合,然植物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因城制宜的原则,以设计理念为主导,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城市个性,将形态、生态相适应的植物作合理配置,不再也不应有流行风。几十年的行业发展过程应当充分总结,过几年就改造的做法,既不经济,又不科学,更不合理。景观十年,风景百年,风土千年,一个园林规划是否合理正确,不只是看绿地建成剪彩时的植物造景、绿化层次,更要看其百年之后是否还能有效地发挥当初设计的目的任务。

    无论是规整式方案或自然式设计,从近年各地的实施情况来看,都没有解决景观绿地的高维护成本问题。至于因时间因素而导致的绿地变形失控,更是一种顽疾。绿地像苗圃,时不时地补植移栽,偏冠离心生长,不合理的光照屏障现象,将原有的植物层次消弥于无形。病虫害肆虐,养护无法细化落实。种种现象表明,景观绿化终极设计,是实践对规划提出的严峻要求。

    演替顶极是园林设计“立意在先”的基础

    记:夏老能不能与我们读者谈谈演替顶极设计的实践方法?

    夏:园林植物设计的创作是根据地形、地貌条件,利用植物进行空间定位,创造出某一景观或表达一种特殊的环境气氛。这种创作同其它艺术创作一样,“立意在先”。而稳定的植物配置在平面构图上合理的林缘线和在立面构图上最佳林冠线的设计,圈圈点点,貌似简单,其实是实现园林立意不可逾越的阶段和实施设计的重要手段。种植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实践中也应充分整合该园林绿地的环境因子、用地性质,根据该园林绿地的主要功能进行演替顶极物化设计。

热带玉林树木生态——板根现象    

南半球长成冠幅60平米的华东山茶    

    植物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以各种方式交互形成多种空间效果,立地条件中不同地位级、不同年龄级别中的植物高度和密度,影响植物群落生态空间的塑造,不同地域树木种植的密度直接影响绿化功能的发挥。从长远的植物群落结构、绿化立体结构考虑,顶级群落理论特别要求设计得对所选择的每个建群种类,所需要的生态条件、每种植物在该群落中的地位,以及它们达到成熟龄级时能具备的植物形态、体量和生命周期等特征,应有深刻的了解,甚至研究。只有这样才能谨慎落笔、精心设计,根据成年树木树冠大小来决定种植距离,在各个层次乔木、小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的选择和设计过程中,用植物顶极发展理论作指导,把该树种最终能到达的高度和冠幅作为主要的衡量指标。比如说,银杏的生长高度能达25~50米,自然生长的最大冠幅可达到25米,水杉最终的高度能达30~50米,冠幅能达到15米左右,桂花能高至10米,冠幅能够达到8米~10米,等等。每一个树种最后能发育到的高度、粗宽度、冠幅等,设计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对树木的色彩、季相、花木的花期、花色做到了如指掌,这样的话,在树种选择和配置的总图里,我们就可以很好地把它们定位起来,把目的树种、建群树种比较科学合理地布局在设计总图里面,作为骨干建群种数,再配置次林层、层外植物和苗木、地被物,完成园林 “立意在先”的创作设计。

    这里,要指出的是,我们在设计演替顶极群落的时候,在考虑到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同时,也必须将该城市的历史文化、人们的观赏习性考虑进去。在关心植物景观是否能更有效、更实际地满足居民的生活功能,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植物群落能否表现一个城市的地域特色和人文历史,能否以最佳的状态愉悦人的精神。这里涉及的演替顶级发展的植物群落,不是简单的乔、灌、藤本、地被的组合,而是在各层次植物组合的基础上结合,又符合群落生态学和园林美学原理建立的适合城市生态系统的人工植物群落。

    只有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和观赏特点,合理配置,才能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成为自然和谐的人工植物群落,使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共生,使喜阳、耐阴、喜湿、耐旱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构成一个相当长期稳定很少需要人工管理干预的有序的顶极植物群落。

    灵活应用演替顶极理论的一些技术问题

    记:这样的设计配置方法肯定和业主的要求有差异,业主要求我们立竿见影,短期内就取得较好的绿化效果,按照我们顶极发展观点的绿化,种植密度肯定相当稀疏,这个事情怎么处理呢?

新西兰森林中的国树——银蕨(银背桫椤)   

    夏:演替顶极也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学说,特别是在实践操作方面还存在着些技术问题,需要园林科技人员共同来探索创新。风物长宜放眼量,这里边可以允许业主的要求和我们的设计理论有一些差距。一般用快、慢长树适当配置的办法来解决远近期过渡的问题,即把一些廉价、速生、抗性强的所谓“先锋树种”、“钻空”种类,作为形成设计景观前的过渡性替代种类,完成群落演替发育的过渡阶段。这些替代树种一般采用速生、价廉易植类。这里要求植物种类搭配必须合适,能满足各种树木的生态要求,否则得不到理想的效果。也可在同一个生长单位面积的各个层面里,把不同类型、不同形态的植物间植其中,比如用草本植物间隔乔木苗木,增加群落结构的密度。这样就能以较低的成本在较短的时间内同样达到一定的覆盖率和密度,较快地达到业主短期绿化效果。

    顶极演替树种的选择,一定要坚持生态第一的观点。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贯彻生态第一的原则,就是我们的设计园林规划时,必须考虑:哪些树应该种在哪里?种在那里十年八年可以,五十年行不行?一百年行不行?这就是顶极发展的原理。只有立足于生态的观点,符合自然发展的规律,这个设计才有可持续性和前瞻性。植物群落在演替发展着,当达到顶极群落阶段时,就达到了演替的最高阶段,进入相当稳定的阶段,表现为高度的复杂性和稳定性,这也是恢复、修补或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追求的目标。

    选择园林植物要以乡土树种为主,以保证园林植物有正常的生长发育条件,并反映出各个地区的植物景观特色。同时也不能忽视优良品种的引种驯化工作。在树木配置上,应兼顾绿化树种与经济植物、速生树与缓生树种、常绿与落叶树、乔木与灌木、观叶树与观花树的搭配。种植搭配时注意和谐,要自然过渡,避免人工化痕迹。种植设计时要考虑保留、利用原有树木,尤其是名贵古树,可在原有树木基础上丰富与完善其植物群落组合,利用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个人认为,所有的植物种类没有高低、贵贱、优劣、土洋之分,它们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珍贵礼物,我们只有宽容地、友好地对待和利用好每一个植物种类。对于园林工作者来说,没有不好的植物种类,只有不懂得、不认识、不了解、不会利用的植物。因此,警惕中国园林绿化中崇洋媚外的那种过热“西化”倾向,我并不反对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模式,但反对生搬硬套洋模式,盲目“克隆”境外方案,扰乱国内市场。我们要养成高度重视地方植物,严格执行生物多样化保护发展,允许和推广地带性原生态杂草草坪、花木苗丛和植物群落的生存、发展和利用。在园林设计领域,更需要大力发展以地带性植物群落模式为方导的绿化景观设计,使它成为绿化事业发展的方向,也是中国园林绿化事业走向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夏泉生先生个人简历:

    夏泉生 1942年12月生,江苏无锡人,1964年毕业于南京林学院地被植物专业,高级工程师、无锡市园林局副总工程师、中国杜鹃花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委员、英国皇家园艺学会会员、江苏省文物保护技术学会会员、无锡市花木盆景协会理事长,并入选《中国专家人才库》一书。长篇英文论文《云南古山茶的研究》发表于美国国际《山茶》学报。专着有《中国名贵野生花卉》(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名花丛书”《山茶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惠山祠堂图录》(上海科技出版社)。


 

我要评论】 【编辑: 信息中心】 【关闭窗口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杭州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证实,仅供您参考。 打印 打印该页
2009 杭州市园林绿化协会 浙ICP NO.:0132467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