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在线3月24日消息:景观设计师在我国是新兴职业,但在世界上却是老面孔。全世界有120多所大学设有景观设计学专业,许多国家设立有景观设计师注册制度,学科与职业发展非常完善。而我国景观设计学科与职业发展却刚刚起步。关于我国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人才的发展,记者疑问颇多:我国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人才发展究竟处于什么状况?合格的景观设计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有哪些?2006年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人才走势会有哪些变化?资深人才的流动会表现出哪些趋势? 带着这些疑问,3月8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中关村发展大厦一层的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非常荣幸地采访到了俞孔坚博士。谈笑间,俞孔坚博士一一以教育工作者和实践者的双重身份给予了很好的阐释。 人才发展总体状况是喜忧参半 俞孔坚:我国景观设计人才发展总体状况,四个字概括:喜忧参半。 可喜的是景观设计学科得到重视和发展。目前,开始招收景观设计硕士(或相似名称)的大学有29所,这将极大地推动这个学科和职业的发展。 可忧的方面有二。其一,滥竽充数者有所增多。自去年以来,景观设计名下的人员突然增多,人才供应表面上一派繁荣,其实,合格的人才增量不多,只是打着景观设计旗号的人多了。景观设计人才是市场需求热点,名字响亮,于是,有些农林院校的毕业生改换门庭,蜂涌进入这个行业,但其内容还局限在园林、园艺层次上,注重观赏性,缺乏人文、城市规划、国土生态设计等方面的培养,实质上离合格的景观规划设计人才要求还存有差距。有些艺术院校也将环境艺术改称景观设计,景观艺术方面给景观设计学科带来活力,但同样存在问题,特别是对科学和生态方面的教育相对缺乏。 其二,人才产生机制还不健全。教育上,有部分从事景观设计教学的老师是从各种学科上过渡过来的,城市规划、景观设计方面的理论与经验不够,知识结构存有缺陷,难担培养人才之重任;管理上,主管部门没有及时更新人才管理需要的相关体系,人才的培训、注册、考核等体制没有规范,例如景观设计师,名分本该为建设部门授予,却由劳动部门授予。 合格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有三 《建筑英才》:您不仅创办了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而且还创办了土人景观设计院,用实践、创作获得的经济利润来支持科教发展,这足以令人叹服、钦佩。请问,您认为合格的毕业生应具备哪些素质? 俞孔坚:景观设计人才的素质要求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土地伦理要求。景观设计师必须热爱土地,热爱自然。我认为这种要求是高于一切素质要求的。设计师只有热爱土地,对土地产生激情,对土地之神心存敬爱,才能真正建立对土地的一份责任心,不至于沦落为开发商的工具,市政的面子,造成历史遗憾。倘若某一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师对土地没有情感,对土地是陌生的,冷漠的,把它当作赚钱的机器或工具,那么我认为这样的人不应该去从事这项工作。就像是谈恋爱,不爱她,就别去和她谈,否则,会把她糟踏掉。事实上,大江南北,祖国的土地已被这样素质的人糟蹋得相当惨烈。 第二,职业伦理要求。在国外,关于职业伦理是有单独一门课程的,称为“设计师的职业伦理”。我认为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从业者必须认真、踏实、敬业,对自己做的事,无论事情大小,能力高低,都要认真、塌实去做,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去学习。多数人的经验实践证明,目光短视者一毕业就想挣多少钱,应市场涨幅来回变换工作,结果,五年以后,技能上没什么长进,也没获得较大的薪酬涨升空间;相反,具长远目光者注重积累,踏踏实实在一个公司干,敢于摸索,勇于创新,历经一个时间段后,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升,物质上的东西也随之而来。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前十年一定是在扎扎实实地培养自己的能力,丰富经历,积累经验,提升资历,慢慢建立一个让甲方可信的设计师,然后再考虑物质上的东西或者创业。有了积累才有薪水,倘若工资增长了,但知识没有增长,我认为其工资是空中楼阁。目前,景观设计人才市场鱼目混珠,亦有滥竽充数者,造成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行业刚刚起步,社会对此职业人才的要求还不是很高,给才学肤浅者留有生存空间。但很快就会面临一个优胜劣汰的阶段。我建议刚参加工作和即将参加工作的景观设计毕业生,一定要忍耐住几年的寂寞,踏实去走积累的过程,厚积薄发,从而面向一个更广阔的未来。 第三,专业能力要求。我认为最重要的专业能力是系统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漂亮地画几张图。系统地解决问题需要综合知识,景观设计师不应陶醉在小桥流水的造景层面中,应面向人地关系的危机,面向中国土地糟蹋惨烈的社会现实,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的课题,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提升自己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不要寄托在学校内获得,应是在与社会接触过程中,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来培养。景观设计师应掌握的知识包涵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系统的知识,包括土地上的生命如动植物知识和生态知识,自然非生命系统如水文知识;二是社会系统的知识,包括社会变革过程中国家发展的需求,人与人的关系,社区的需要等,这些知识属于景观社会学;三是景观文化和遗产系统的知识,这类知识隶属于景观文化学范畴,能够指导我们如何尊重场地的历史与遗产。 当然,专业技能是专业能力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专业的表达能力,诸如绘画、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图纸表达等。 今年景观人才需求变化有四 《建筑英才》:城市规划、景观人才在人才市场上是香饽饽,用人单位求贤若渴。请问,您认为,与2005年相比,今年企业对景观人才的需求会发生哪些变化? 俞孔坚:今年人才需求会发生四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景观设计从业者会骤然增多。这种变化意味着用人单位的选择空间增大,百里挑一成为正常现象,从而对人才的要求增高。人才需求优势转移,供方优势变成需方优势,求职难度增大。 第二,对有经验的城市与景观规划设计管理型人才的需求继续加大。管理人才不仅包括总经理、经理,还包括项目负责人。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师由作品设计成长为项目设计,对整个项目的把握需要系统的知识结构,全面学科的掌握,人员的调配等等。由此项目管理人才多少与质量成为一个公司实力主要标志,各单位对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和争夺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另一方面,管理人才的成熟推动行业成熟,行业成熟会催生出相当数量的新公司,人才需求缺口不会减小。据我了解,目前培养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人才的院校都没有开设事务所管理方面的课程,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没有管理经验,管理人才的成长速度低于新公司增长速度,所以,管理人才奇缺,尤其是有经验的管理人才奇缺。这是真正的“香饽饽”。 第三是,“海归”回流与国外人才增多。除了国外的景观设计公司进入以外,在国内谋求景观设计职位的,会出现两个新群体:一是“海归”,另一是真正的外国人。发生此种变化是市场决定的。欧洲国家的景观设计市场普遍萎缩,比如德国已几乎没有大项目了,而中国市场刚刚显露一角,这吸引了大量人才的注意力。“海归”人员因学校不同,能力而有所差异。某些国家把教育当作产业来发展,其大学没有严格的进入制度,部分留学生是在国内拼命读外语或者花了高价钱出去的,虽在国外学习,但能力没有实质性提升,即使回来,也无法适应国内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市场的需求。相比而言,因为美国的大学、和欧洲一些名牌大学有严格的筛选制度,到这些大学留学的人员的素质普遍较高。在此向部分学生提个醒:社会最终对人才的判断是有选择力的,不要把出国当作未来的金字招牌。 第四,城市规划设计、景观设计从业者的薪资继续提升。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增幅预计为20%左右。薪资提升一方面说明景观设计人员的工作量没有因为房地产市场的萧滞而减少,人才还是稀缺,行业在发展扩大,另一方面说明人才质量在提高。在薪资提升的同时,市场开始进行人才筛选,被淘汰的将是那些滥竽充数的、不注重自我提升的。 资深人才流动趋势是聚集流动和成立新的事务所 《建筑英才》:您曾经说过,1995年至1997年期间,任美国SWA集团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师是为了积累实践经验。现在景观资深人才贵若珍宝,人才需求唯经验而尊。请问,您是如何定义资深人才的?今年资深人才流动的趋势是什么?预计一下今年景观设计类“高温”职位有哪些? 俞孔坚:资深人才没有确切的定义。我觉得,称得上资深人才的,首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更高标准就是要有过硬的作品,所谓过硬,就是能够在世界上或业内引起反响,被承认;同时,他(她)应该对城市规划、景观设计有独到的理念和深刻见解。我国资深人才很少,这个行业之所以不成熟,就是因为资深人才太少,还没有形成由资深人才引导的知识体系和机制。 资深人才在今年甚至在更远的一段时间内的流动趋势是聚集流动。这是人才流动的特点。高水平、高层次的资深人才有聚集效应。当规模小、层次低的公司无法给予资深人才足够的吸引力后,资深人才一定会向规模大、层次高的公司流动,所谓物以类聚;同时,这过程中会有一些资深人才在条件成熟时独立出来,成立新的事务所。 今年的高温职位应集中在两类:项目经理与高级管理人员。 对景观设计人才三点期望 《建筑英才》:您曾经做过“理想人居――天地、人、神的演讲。请问,您的专业追求是什么?作为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您对中国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人才有什么样的期望? 俞孔坚:我的专业追求就是创造“天地-人-神”的和谐。 我对景观设计人才的期望主要有三。第一,我期望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从业者要有危机意识,要意识到中国的土地已经被糟蹋的很糟糕;第二,期望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从业者要有社会责任感。设计师不能钻到小桥流水中,不能钻到后花园去,要面向大地,要解决严峻的人地关系问题,要承担起促使人地和谐这个责任。第三,我期望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从业者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开创中国当代新景观的雄心,甚至引领世界景观设计潮流的信心。面临城市化发展背景,时代需要景观设计从业者这个群体,只有他们才能协调好人和土地的关系。这就需要他们应该有很高的抱负,天降大任于斯人,危难之中方有新生。 天地、人、神的和谐,是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实现国土生态安全和人地关系的和谐、实现民族的认同与自我、让当代人精神更丰满、充实,最终都由景观设计师落实在景观这一物质界面上。 俞孔坚简介 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 曾在哈佛大学,美国SWA景观与城市设计集团从事景观与城市设计研究和实践多年。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和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持和参与了百余项较大的国际国内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项目,多次获得国内外设计大奖,包括: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1,2005),3项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设计荣誉奖和规划荣誉奖(ASLA Design Honor Award, 2002,2005),国家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2003),英国ar+d推荐奖(2004,ar+d commended),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2004)。主要完成的项目有广东中山岐江公园、沈阳建筑大学校园景观、反规划之台州案例、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都江堰水文化广场、西藏昌都中路步行街、浙江台州永宁公园、河南正弘别墅区、北京塞那维拉别墅区等。 |